<button id="o9ogx"></button>

  • <rp id="o9ogx"><object id="o9ogx"><input id="o9ogx"></input></object></rp>

    1. <button id="o9ogx"><object id="o9ogx"></object></button><em id="o9ogx"><acronym id="o9ogx"><input id="o9ogx"></input></acronym></em>
    2. <s id="o9ogx"></s><s id="o9ogx"></s>
    3. <th id="o9ogx"><p id="o9ogx"></p></th>

      <rp id="o9ogx"></rp>
    4. <tbody id="o9ogx"></tbody>
        <rp id="o9ogx"></rp><dd id="o9ogx"></dd>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中化農業在東北:天災頻襲,看MAP如何護航?

          時間:2018-11-28     來源:農資導報

          今年春季以來,擁有近250萬畝玉米的黑龍江省巴彥縣頻遇災害,用當地農戶的話來說:沒趕上好天。

          湊巧的是,中化農業黑龍江MAP團隊也是今年首次在巴彥地區開展農業服務,共服務了2.54萬畝玉米。一季下來,MAP模式不僅未因天災受挫,反而受到農戶追捧。現在,MAP已鎖定2019年巴彥8萬畝服務面積,加上木蘭、雙城、集賢、杜爾伯特等縣,黑龍江MAP明年服務面積將達到達30萬畝,發展速度驚人。

          農業是高風險產業,農業領域的任何創新,逆境才是試金石。作為志在打造農業全程服務平臺的MAP,如何讓農戶災年也高枕無憂?“種地有保障,種植有技術,糧食有出口。”中化農業巴彥MAP技術服務中心經理路偉明說,這三者共同編織了一張放心種地的保護網。

          期貨+保險:種糧有“保底”

          眼下,黑龍江玉米進入收獲尾聲,盡管年景不順,種地大戶蘇彥路在巴彥縣德祥鄉腰太平山屯流轉的69畝玉米因大風倒伏,但他并不特別擔心。

          前些天,中化農業、保險公司、期貨公司派人來勘驗,預計每畝可賠付220元。蘇彥路算了算,按照這個賠付額度,加上每畝還有1010斤的產量,能保證他賠不上。 “災年沒賠上,這樣的好事,過去不敢想。”

          災年種地不虧本,蘇彥路得益于年初將自己的2100畝耕地交給中化農業服務。

          今年,在中化農業的牽頭下,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浙商期貨與巴彥縣加入MAP的農戶簽訂了“期貨+保險”合同。根據約定,農戶繳納18.7元的保費,就可享受每畝1040元的收益保障,在遇到天氣災害、市場價格波動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時,保險公司會補齊農戶的損失。

          “期貨+保險”給種地農戶上了把安全鎖。據了解,當地一畝玉米種植成本(含租賃費)大約是950元,按照現在的保額,即便絕收,也不至于讓農戶尤其是大戶傷筋動骨。路偉明說,保險保證了農戶不用擔心重大自然災害導致顆粒無收,期貨工具則是幫助農戶抵御農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農業保險盡管各方都叫好,但推行并不順暢。原因是保險公司難以預判防范自然和人為風險,賠多賺少,阻礙了這一農業保障工具的普及。中化農業參與進來后,問題迎刃而解。

          “一方面,MAP服務的地塊,會用中化的MAP智農,對種植過程有服務有監控,杜絕人為因素導致減產;另一方面,通過訂單農業,確保農戶賣出好價錢。兩相結合,既保證了農民收入,也降低了賠付風險。”路偉明解釋。

          優質訂單:賣糧有“門路”

          坐落在紅光鄉交通干道旁的巴彥MAP技術服務中心,這些天運玉米的車輛進進出出。與當地將玉米棒堆放在地里或家中俗稱“地趴糧”的收獲方式不同,MAP所服務的土地全部采用籽粒機收,打下來的玉米直接烘干入庫。

          過去,農民將糧食堆在地頭或家里,等行情合適或急需用錢時再出手,但這時要么糧販子集體壓價,要么無人收購,凸顯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無法對接的瓶頸,手中的糧食難以賣上好價錢,但接受MAP服務的農戶就不用擔心這一點。因為這些從地里運送到服務中心糧庫的玉米,被中化按照高于主流市場價格0.01元/斤回收了,同時農民還可以參與到糧食定價環節。

          破解賣糧難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MAP還要實現賣出好價錢。“以質定價,這樣就會引導農民建立優質優價的意識,發揮市場導向的作用。”路偉明介紹。

          中化農業通過整合下游資源,為MAP訂單農業提供了堅實支撐,打通農產品銷售“腸梗阻”。在巴彥,中化農業與河南天康宏展集團簽訂訂單,并根據訂單的技術指標確定技術方案,進行全程技術服務,實現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

          科技下鄉:種地有“武器”

          無論是普及農業保險,還是推行訂單農業,核心都指向一個:種出好品質。如果年年歉產,再大的保險公司也賠不起;如果種不出好糧,再多的訂單也無法增收。種出好品質,這是整個農業產業鏈良性運轉的樞紐所在。

          11月23日,蘇彥路位于豐樂鄉新立村1324畝的玉米地里,一臺進口籽粒直收機歡快地奔跑,收割、脫粒、秸稈粉碎還田……一氣呵成。卡車原地待命,籽粒直收機收割完后,將脫粒的玉米卸進車里,緊接著,這一車玉米就從地里拉到了MAP服務中心。

          在巴彥,這是籽粒直收機第一次出現在農民面前。很多人納悶:這個大家伙是干啥的?

          籽粒直收是收獲方式的變革。巴彥MAP技術服務中心農藝師高景軍說,農民收獲玉米棒子后,堆在地或運到家,因為倒運和老鼠嗑咬,產量損失2%-3%,而且,堆放會產生腐爛霉變,售糧價格至少要低0.01元/斤。籽粒機收從收獲到入庫,全程無縫銜接,中間不產生耗損。“我們測算過,籽粒機收給農戶一畝地節省了47元。”

          籽粒機收只是一個縮影,因為MAP的到來,過去很多無法落地的現代科技,現在有了用武之地。

          針對所服務的地塊,MAP重點把控四個環節:播種施肥、除草、病蟲害監控、收獲。“這幾個環節控制住了,就不會出大問題。”路偉明說。圍繞這四個環節,MAP的技術和“武器”派上了用場,這在今年天災頻襲的背景下表現格外突出。

          今年玉米播種后五十多天滴雨未下,抽雄期遭遇大風,結棒子時又遇澇害。在播種期,MAP技術服務中心使用美國進口的播種機,改用免耕播種,杜絕了斷壟缺苗現象,播種后又及時進行土壤鎮壓。這些措施使得MAP服務的地塊在干旱的情況下,出苗率仍然高達89.4%,較其他農戶提升19.3%。

          類似的先進機器還有很多。比如MAP服務中心動用了飛防,用飛機噴灑農藥和葉面施肥,不僅效率高,而且防效更好。

          MAP智慧農業更是讓農戶稱奇。有一次,通過MAP智農的精準氣象功能,MAP服務中心準確預報了降雨,精準確定了施藥的時間,既避免重復施藥,又保證了防治效果,節省了人工和農藥投入。

          由于科技護航,MAP服務的地塊畝產普遍超過其他農戶。“我們有些地塊畝產達1500斤,平均產量在1300斤左右,而今年多數農戶的畝產僅800-900斤,低者甚至600斤。”農藝師高景軍說。

          MAP賦能:引領農民職業化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業主體涌現,但他們在經營過程中普遍遇到障礙。記者調查了解到,這些障礙可以歸結為三大痛點:資金、技術、農機。

          巴彥縣民權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聶偉是當地的農業帶頭人。“我們也在做農業社會化服務,但很難,資源、實力、技術不足,承受的風險非常大。”他說。

          前幾年,聶偉與農戶簽訂保底合同,結果由于減產和市場波動,一下子賠了30多萬。“現在中化來了,種植技術、保險和大型農機都進來了,給我們做大合作社提供了巨大的力量。”聶偉介紹,“今年我拿出了7000畝與中化合作,明年將擴大到3萬畝。”

          巴彥縣紅光鄉建興種植合作社的3000畝耕地接受MAP服務,其法人樊成淼說:“最大的感觸是這個模式太省力省錢了”。他介紹,MAP是新生事物,大家一開始對中化能不能種好地、對大機器能否種好地將信將疑,經過今年這場天災,大家都服了。

          在巴彥,針對合作社、種植大戶在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MAP將他們吸納進來,利用平臺優勢不斷給這些新型農業主體賦能,幫助他們做大做強,引領他們向職業農民轉變。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一,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