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o9ogx"></button>

  • <rp id="o9ogx"><object id="o9ogx"><input id="o9ogx"></input></object></rp>

    1. <button id="o9ogx"><object id="o9ogx"></object></button><em id="o9ogx"><acronym id="o9ogx"><input id="o9ogx"></input></acronym></em>
    2. <s id="o9ogx"></s><s id="o9ogx"></s>
    3. <th id="o9ogx"><p id="o9ogx"></p></th>

      <rp id="o9ogx"></rp>
    4. <tbody id="o9ogx"></tbody>
        <rp id="o9ogx"></rp><dd id="o9ogx"></dd>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江蘇:實行水稻側深施肥 推進化肥減量增效

          時間:2018-10-02     來源:農民日報

          綠色種植,金色收獲。9月底,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張甸鎮后紅種植專業合作社田里稻谷豐收在望,金黃的麥穗隨風搖擺。這一塊塊稻田可不簡單,它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長江中下游水稻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課題五“江蘇單季粳稻區水稻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示范田,9月29日,江蘇省化肥減量增效暨水稻側深施肥現場觀摩會在姜堰區舉行,來自江蘇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各地百余名種植大戶前來這里觀摩水稻測深施肥等化肥減量技術。  

          水稻側深施肥省事省工還增產  

          “葉青籽黃,這水稻杠杠的!”“用測深施肥減肥2次,這水稻真的不減產?”種植戶擠在田埂上,七嘴八舌議論著。“放心減,不僅穩產還增產!”姜堰區耕保站副站長朱德進指著示范田邊上插著的牌子給大家講解。“比如這一塊是‘包膜型緩控釋肥側深施用示范’田,用的是中化公司的包膜型緩控釋肥,每畝用量27公斤,全部機插秧同時側深施;尿素每畝6.57公斤,作分蘗肥,人工撒施;尿素每畝13公斤,作穗肥,人工撒施。預計畝產635公斤,與常規施肥每畝增產30公斤,增產5%。氮、磷、鉀用量分別比常規施肥每畝節約了6、1.8、1.26公斤,分別節約27.3%、40%、28%;減少人工施肥次數2次。”  

          “確實是省事省工還增產。”人群里,來自揚州市江都區的種植大戶周恩祥說。他家種了400多畝地,全部使用側深施肥技術,“以前我家水稻至少要用3次肥,現在只用底肥和穗肥,2次肥料就搞定了,用量還不多。底肥是中化的緩控釋肥,下了大概50-60斤,穗肥是25斤左右尿素。最令我高興地是我這兩年的產量提高了不少,畝增產70斤以上,總的算下來,一畝地多賺100多塊錢。”  

          水稻側深施肥是施肥技術的重大革新,該技術核心在于精準插秧的同時,在距水稻秧苗根部3—5厘米且深度為5厘米的位置施以肥料的局部施肥技術。這項技術實現了插秧同步施肥,返青分蘗不追肥,減少了人工作業次數,相比傳統施肥減少了用工量,節約勞動投入成本。同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氮素利用率可從30%提高到40%,保證了水稻生長期間養分供應充分及時,有利于增加分蘗,從而提升產量、品質和效益。  

          水稻側深施肥是推進化肥減量增效的重要技術革新  

          “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裕,肥料的作用功不可沒,隨著測土配方施肥深入開展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的實施,施肥技術和施肥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同時,單位面積化肥使用量偏高、施肥方式不科學、比例不協調等問題依然存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土肥處處長辛景樹表示,下一步要在集成新技術、推廣新產品、應用新機具、推進示范帶動上下工夫。  

          2017年中化化肥牽頭組建了國家化肥減量增效科技創新聯盟,發揮全產業鏈資源整合和農化服務等方面優勢,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升級起到了帶頭模范作用。辛景樹說,全國農技中心針對中化農業研發的11項新型肥料,在23個省相繼開展試驗,實現了大田作物減肥10%不減產的目標。  

          “產業振興,綠色先行。”江蘇省農委副巡視員唐明珍表示,水稻是江蘇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約3300萬畝,以綠色提質為導向,推進水稻科學施肥對于全省化肥減量增效舉足輕重。水稻種植已經改變粗放、傳統的施肥方式,產學研融合,農機農藝融合,大力推進化肥減量增效,產業綠色發展。  

          試點結果表明,水稻側深施肥可實現農藝農機深度融合,應用緩釋肥更能減少施肥次數,可以實現施肥“五調”,即調減施肥總量、調優肥料品種、調優養分配比、調優施肥方式,調高肥料利用率。省農委要求各級農業部門以綠色提質為導向,在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輪作休耕和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工作的基礎上,扎實開展千家萬戶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在水稻生產上,強化側深施肥技術示范推廣,通過精心平整土地、優選適用機型、優選適用肥料,把不合理的化肥用量和農業面源污染降下來,把勞動生產率、大米品質提上去,努力提高江蘇大米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江蘇省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站站長梁永紅表示,面對農業綠色發展新形式和新要求,政府部門搭建平臺,大力推進農業部門、科研院所、企業共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張永春介紹,針對江蘇單季粳稻,總結提出了“三替一減”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2018年在昆山、溧陽、姜堰和淮安進一步開展試驗示范。“三替”即有機肥部分替代化學肥料,替代化肥氮25%左右;新型肥料(專用配方肥或緩控釋肥)替代傳統肥料(基施);機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包括:有機肥拋灑施、復合肥側深和追肥拋灑施)。“一減”即減少施肥1-2次。使用合適的緩控釋肥料,能夠在穩產前提下可以實現氮肥減量20%。  

          可實現農藝農機深度融合  

          會議發布了側深施肥新技術、新成果,以及適用農機機型和農機購置省級財政補貼政策,對20名化肥減量增效使者進行了頒證授牌,啟動了全省千村萬戶化肥減量增效啟動儀式。  

          目前江蘇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將水稻插秧機和水稻側深施肥裝置分開進行補貼,直補給符合條件的農機購機者,江蘇各地還針對水稻側深施肥實際作業面積有作業補貼。  

          中化農業分銷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王帥表示,水肥側深施肥技術在日本推廣應用較早,我國也很早就開始了相關技術的研究,但機械和肥料難以配套的問題,一直制約著該技術的應用及推廣。中化農業的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推廣,起源于黑龍江農墾,早在2015年,就在建三江管理區15個農場進行了大量的田間試驗示范,結果表明,使用水稻側深施肥,水稻長勢更好,水稻株高、分蘗、出米率等比常規施肥高,水稻增產超過7%,施肥減少用量10%,農戶每畝增收超過120元。  

          2018年,中化農業在繼續鞏固在黑龍江區域該應用技術推廣的基礎上,目前已分別在河北、安徽、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區域,聯合農業部門開展了大量的示范推廣工作,特別是在江蘇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站的支持下,在連云港、淮安、鎮江、鹽城、泰州等區域進行了水稻側深施肥相關應用技術的試驗,并與洋馬農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明確了未來合作共贏的業務模式。  

          洋馬農機(中國)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華敏介紹,公司2014年與江蘇省推廣站合作,在江蘇蘇南、蘇中、蘇北五個點進行了試驗對比,試驗結果總體為:在相同施肥量(100%施肥量)的前提下,使用插秧施肥機作業的田塊產量要高于使用人工施肥的田塊;而使用插秧施肥機并減少施肥量(20%施肥量、40%施肥量)的田塊,產量與人工施肥的田塊相同。目前洋馬6行插秧機上的測深施肥裝置已得到用戶廣泛使用與好評。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洋馬將在30行距8行,25行距7行、9行產品機種上,開發配置測深施肥裝置。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一,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新闻